2023年,市大数据局将按照市委、市政府的部署要求,紧紧围绕数字济南建设工作,扑下身子,狠抓落实,确保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,努力推动全市大数据工作实现新突破,更好地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
一、推动数字济南建设实现新突破
1、发挥好综合协调作用。对照数字济南建设重点任务时间节点,充分履行好数字济南综合协调专班、数字机关工作专班、数字政府工作专班职责,会同市委办公厅、市政府办公厅加大对数字济南“1+4+N”整体工作推进的调度、指导和督导,确保全面完成数字济南建设工作任务。
2、发挥好数字机关建设引领作用。加快推进数字机关建设,倒排工期,挂图作战,高质量完成剩余25项任务。完成数字机关综合协同系统建设,建成经济运行、城市管理、交通治理等一批重点领域综合协同应用,基本实现机关核心业务数字化运行。加强“山东通”推广应用,全市上线应用系统数量达到60个以上,居全省前列。推进机关内部事项上网运行,有系统支撑的市级机关业务事项数量达到850项以上,居全省前列。
3、进一步提升数字政府建设水平。推动政务服务事项“同源”改造,实现多渠道政务服务事项类应用与省政务服务平台(业务中台)对接。按照省级规范要求,做好市级“一网通办”总门户改版升级,深化“双全双百”工程,深入推动二手房转移登记及水电气联动过户、工伤一链办理等“全链条”网上集成服务,在全市机关推广“公务员全周期管理一件事”等“全链条一件事”网上、掌上办理。丰富完善“爱山东”济南分厅暨泉城办APP 功能,优化提升退役军人、新生儿出生等“一件事一次办”掌上应用,完成居民码与电子健康卡、社保卡等卡码融合,在交通出行、医疗健康、政务服务等领域拓展集成应用,探索打造移动端应用微服务共享新模式。深入推进“无证明城市”建设,升级“无证明”系统功能,持续推进办事流程优化和证明材料减免,更新发布电子证照证明“用证”事项实施清单,进一步提升便民利企水平。推动使用频率最高的前120项电子证照证明在政务服务和社会生活场景中全面应用。
二、推动数字基础建设实现新突破
1、进一步建强市一体化大数据平台,加强基础能力建设,优化公共数据服务门户,打造一体化、高水平公共数据平台。
2、完善城市大脑建设,持续推进工业、交通、城建、气象、林业、物流等领域物联感知设施的接入,市物联感知平台接入设备数量力争达到60万路;继续打造共性人工智能中台,具备提供人脸识别、车辆分析、占道经营、垃圾外露、烟火识别等视频分析能力。
3、进一步提升政务云网支撑能力,建成信创云平台,完善提升云原生、人工智能等服务能力,构建以应用为中心、多云协同的新一代政务云。完善市、区县、街镇、中心社区四级政务网络体系,构建“一网多平面”新型政务网络设施,为数字济南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算网支撑。
4、加快推进新型数据中心试点建设,积极争取省级新型数据中心试点和奖补资金,推进15家省级新型数据中心试点提质增量,全市在用标准机架数达到10万架以上,确保继续保持全省首位。
5、提高智慧泉城运行管理中心实战应用水平,深化智慧应用场景建设,依托智慧泉城运行管理中心建设数字济南总门户,打造城市一体化综合指挥中心,提升综合指挥保障能力。
三、推动数据融合创新应用实现新突破
1、打造“泉城链”服务科创金融改革实验区应用高地。优化“泉城链”接入方式,加快泉城链数据线下应用系统建设,拓展“泉城链”应用范围,力争实现金融机构“愿接尽接”,助力普惠金融累计实现授信超280亿元。
2、打造“政保通”大数据金融保险服务应用。依托“政保通”数据服务平台,建设面向金融保险全行业的数字化服务体系,推动实现商业保险 “极速赔”“线上办”,赔付金额累计超过12亿元。
3、打造量子技术与数字机关融合应用场景。基于电子政务外网建立统一的量子通信平台接入区,推动“泉城链”与量子通信“量链”融合应用场景建设,探索“量子+”数字机关创新应用。四是扎实推进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建设。市本级启动省五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,推动主城区之外的其他区县积极申报四星级智慧城市建设;打造智慧物业服务平台,新建智慧社区100个以上;围绕教育、医疗、养老、户政、社会救助等领域,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引领性的特色示范应用。
四、推动良好数字生态体系构建实现新突破
扎实推进公共数据资源梳理和目录规范化编制,开展“一数一源”治理,建立健全数源单位数据质量主体责任制。积极争取国家“数据直达基层”试点,建设数据直达系统,方便基层部门共享数据应用。依托“泉城链”“政保通”平台开展数据授权应用,在起步区策划打造数据创新中心。加强政务信息系统审核,避免重复建设,形成新的壁垒。完善公共数据安全防护和监测手段,加强数据流转全流程管理,建设制度规范、技术防护和运行管理三位一体的公共数据安全保障体系。强化云网、数据安全监管,超前谋划,未雨绸缪,坚决守住政务云网和数据安全的底线。